发布日期:2023-07-04
灾害风险评估的内容
(一)孕灾环境稳定性评估评估区域大气、水、岩石、生物等内部及相互之间作用的稳定程度,诊断区域内的不稳定因素并将其量化甚至时空化,为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基底参数。例如,一场强烈地震发生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山地区,可能形成一系列的次生灾害,形成灾害链;短时强降雨发生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山地丘陵区,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而发生在平原城市地区,则更容易造成内涝。
(二)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评估致灾因子的强度及其发生的可能性。例如,东南沿海地区遭受台风袭击的概率远大于内陆地区,其概率可能为1年3-5次,而内陆地区可能3-5年出现1次。
(三)承灾体脆弱性评估评估承灾体受到自然灾害风险打击时的易损程度和恢复能力。例如,地震灾害中,同一烈度区内,土木结构的房屋容易出现倒塌,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倒塌的可能性较土木结构小很多;妇女、儿童、老人在自然灾害中更容易受到严重伤害。
(四)综合风险损失度评估评估区域承灾体在一定危险性的灾害风险事件下损失的大小。例如,某省正常年景下,受各种自然灾害影响,可能导致5亿到8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偏重年份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能达到8亿到15亿元。在上述内容中,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和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是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的基础,而风险损失评估则是灾害风险评估的核心。
灾害风险评估的流程
对灾害风险进行评估,需要遵循一般的流程。即确定在灾害风险评估过程中,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一般情况下灾害风险评估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确定风险评估目标确定风险评估目标是进行灾害风险评估的第一步。风险评估目标是评估工作的方向和基准。灾害风险评估目标的确定要根据区域防灾减灾或风险管理的实际需求而定,在确定目标时要考虑周全,既要考虑灾害的因素,也要考虑区域或者社区的实际需求和社会经济背景,目标不能太大,否则不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也不能太小,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另外,还要对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和结构化,做到目标明确。
(二)收集数据在确定灾害风险评估目标之后,就要收集整理与风险评估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可以通过调查或者到有关部门,如气象、海洋等部门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也可以通过过去类似项目的经验总结或者记录中获取这些数据资料,还可以通过相关研究中取得资料。无论通过什么方式获得数据资料,都要客观真实,具有较好的统计性。原始数据收集之后,必须对其进行整理。也就是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综合,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为能够反映实物总体特征的资料。
(三)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在整理好所有与风险评估有关的数据以后,就要确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要根据评估模型实际需求,根据一定的原则、按照一定的要求建立,同时还要保证指标体系的系统、全面、科学。建立指标体系具体包括指标体系结构的确定、指标体系的初步确定、指标体系的筛选和甄选、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分析、定性变量的数量化等环节。
(四)选择合适的评估模型根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风险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模型,具体包括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权重确定、评估规则构建等环节。
(五)风险等级判别利用风险评估方法和模型,根据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得到风险评估值。接下来需要确定风险评估基准,进行风险等级判别。
(六)评估结果的检验对于评估结果进行检验,并判别所选的评估模型、评估指标、有关标准、参数设置是否合理,如果不符合要求,则需要做一些修改,对于一些评估步骤需要重新计算。
(七)评估结果分析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撰写评估报告,提供有关评估结果,为区域或者社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可视化
APP应用对接
1、实时推送地震信息
2、在线地图查看震中位置信息以及震区的学校、医院、城市分布、历史地震等
3、查看地震专题报告
4、地震分布